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

Adaptive Sleep Mode Algorithm in IEEE 802.16e

主旨及問題 :
由於傳統的Type 1,在睡眠時間到達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之後,如果依然還是沒有資料要傳輸,
那麼就會持續使用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作為其睡眠時間的依據,
但此時接著就會產生2個問題。

1. 傳輸延遲 : 當接下來如果有data在睡眠時產生,MSS需等到睡眠時間結束後才能甦醒,
待進入Listen window而得知有資料要傳輸,最後才跳離sleep mode回到normal mode.

2. 不必要的電源損耗 : 如果MSS睡到一半的時後,突然有資料產生要傳送,
此時MSS若不等到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結束,
而是只再睡一小段時間(假設 此一小段的時間 小於 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 ),
那麼與原本要睡完一整個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時間相比,
此時MSS就會有不必要的電源損秏產生。

P.S : 此篇論文的假設前提,是架構在連MSS進入睡眠時,都會有電源消耗的情況之下,
而並非一般普遍所認為的,在進行睡眠時不會消耗電源的情況。

作法 :
若MSS的睡眠時間,已到達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,接下來不再是睡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這個時間,
而是改睡AVG這個時間長度,AVG = (initial sleep windows size + maximum sleep window size)/2,
除此之外,AVG亦會以2的指數倍成長,最大不得超過AVGmax這個時間長度(由user自行訂定)。
而當MSS的睡眠時間長度又到達AVGmax後,下一個睡眠時間長度又將再回到AVG。

換言之 : initial sleep window size 小於等於 AVG 小於 AVGmax 小於等於 maximum sleep window size

MSS一整個睡眠時間長度變換過程如下 :

Normal mode → initial sleep window size → initial sleep window size x 2 → initial sleep window size x 4 → initial sleep window size x 8 → ..... → maximum sleep window size → AVG → AVG x 2 → AVG x 4 → AVG x 8 → ..... → AVGmax → AVG → AVG x 2 → AVG x 4 → AVG x 8 → ..... → AVGmax → .....

結論 :
因為MSS的睡眠時間在第一次到達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之後,接下來就會改睡AVG (or AVGmax)這個時間,
又AVG & AVGmax皆小於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,所以即使接下來有資料要傳送,
那麼與原本要睡完一整個maximum sleep window interval相比,可以減少傳輸延遲及不必要的電源消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